不燃性膜、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不燃性膜之製造方法、太陽電池背板、撓性基板及太陽電池
专利摘要: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柔軟性及耐濕性優異且具有較高之機械強度之不燃性膜。又,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製造該不燃性膜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及使用該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之不燃性膜之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不燃性膜而成之太陽電池背板及撓性基板。進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該太陽電池背板而成之太陽電池。本發明係一種不燃性膜,其係含有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與耐熱性合成樹脂者,且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不燃性膜之總重量為30重量%以上且90重量%以下,於UL94規格VTM試驗中,燃燒性分類為VTM-0。 公开号:TW201302880A 申请号:TW101120623 申请日:2012-06-08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Seiji Bando;Noriyuki Hayashizaka;Yuki Umeda;Kazunori Kawasaki;Takeo Ebina;Hiromichi Hayashi;Manabu Yoshida;Takashi Yamashita 申请人:Sumitomo Seika Chemicals;Nat Inst Of Advanced Ind Scien;Univ Tokyo Sci Educ Found; IPC主号:C08L79-00
专利说明:
不燃性膜、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不燃性膜之製造方法、太陽電池背板、撓性基板及太陽電池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柔軟性及耐濕性優異且具有較高之機械強度之不燃性膜。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造該不燃性膜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使用該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之不燃性膜之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不燃性膜而成之太陽電池背板及撓性基板。進而關於一種使用該太陽電池背板而成之太陽電池。 近年來,於機械領域、電子機器領域中,伴隨著小型化、薄膜化、高功能化而需求一種撓性且耐熱性、耐化學品性、耐水解性、難燃性、不燃性、尺寸穩定性、水蒸氣阻隔性優異之高功能之膜。尤其關於建築材料、車輛用材料、電氣產品用材料,為了保證製品之安全性或可靠性而需求不燃材料。 作為不燃性膜,例如開發有使用氟樹脂之膜或薄板玻璃,但氟樹脂價格較高,而且熱膨脹係數較大,故而有如下之缺點:缺乏尺寸穩定性,進而最高使用溫度較低為200℃左右,而無法於高溫時使用。又,薄板玻璃價格較低且耐熱性或耐濕性非常優異,但柔軟性並不充分。 通常大多使用之聚醯亞胺膜等塑膠膜較為柔軟,但缺乏耐濕性或耐熱性,近年來,大多進行藉由合成樹脂與無機化合物之混合而製作功能更高之膜之嘗試。然而,隨著增加無機化合物之調配量,耐濕性或耐熱性提昇,但相反地柔軟性或機械強度較差,故而製造不燃性、柔軟性、耐濕性優異且具有較高之機械強度之膜較為困難。 又,報告有於聚醯亞胺樹脂中使用黏土等無機化合物之膜,但由於無機化合物通常未與聚醯亞胺樹脂均勻地混合,無機化合物會分離,故而無法獲得均勻之膜。於專利文獻1~4中揭示有為了獲得聚醯亞胺與無機化合物之均勻之分散液,製備將黏土之層間離子交換為有機離子者作為添加物而製作之膜,但由於黏土中含有有機物,故而所製作之膜之耐熱性較低,從而有若曝露於火焰時會燃燒之缺點。 又,於專利文獻5、6中揭示有使用非揮發成分為不燃性膜用分散液整體量之5重量%以下之較稀之分散液而製作的膜,但僅可獲得無機化合物含量為總非揮發成分之8重量%以下之膜,有機成分佔有大多數,故而不燃性較差。 進而,於專利文獻7中揭示有無機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為90重量%以上之膜。專利文獻7中揭示之膜係使用非揮發成分為整體量之1重量%以下之較稀之分散液而製作。然而,由於必需除去大量之分散介質,故而生產率較差,進而,由於所獲得之膜容易破裂,機械強度較低,故而有難以操作之問題。 另一方面,於專利文獻8中揭示有如下之技術:於由以聚胺基甲酸酯系接著劑貼合至少2層以上之基材而成之積層體所構成之太陽電池背板中,於85℃、85%RH之環境下之促進試驗中,提昇聚胺基甲酸酯系接著劑之耐久性。然而,即便使用專利文獻8中揭示之技術,但由於使用接著劑,故而耐久性並不充分。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34091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2-32229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3-34247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第3744634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表2010-533213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表2010-533362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2006-77237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特開2008-4691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柔軟性及耐濕性優異且具有較高之機械強度之不燃性膜。又,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製造該不燃性膜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使用該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之不燃性膜之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不燃性膜而成之太陽電池背板及撓性基板。進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該太陽電池背板而成之太陽電池。 本發明係一種不燃性膜,其係含有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與耐熱性合成樹脂者,且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不燃性膜之總重量為30重量%以上且90重量%以下,於UL94規格VTM試驗中,燃燒性分類為VTM-0。 以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敍述。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含有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 再者,於本發明中,所謂上述「不溶水性」,係指對20℃之水100 ml中之溶解度未達1.0 g。 作為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例如較佳為選自由矽化合物、矽鋁氧化物化合物、鋁化合物、鈣化合物、及氮化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其中更佳為矽化合物、矽鋁氧化物化合物,就降低水蒸氣穿透度之觀點而言,進而較佳為層狀矽酸鹽礦物。 作為上述層狀矽酸鹽礦物,例如可列舉天然物或合成物之雲母、滑石、高嶺土、葉臘石、絹雲母、蛭石、膨潤石、膨潤土、矽鎂石(stevensite)、蒙脫石、鋁膨潤石(beidellite)、皂石、鋰膨潤石、鐵膨潤石等。該等之中,就可以低成本製作均勻之不燃性膜而言,較佳為滑石、高嶺土、葉臘石、非膨潤性雲母、絹雲母等非膨潤性黏土礦物,更佳為選自由滑石、高嶺土、葉臘石、及非膨潤性雲母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作為上述矽鋁氧化物化合物,可列舉沸石、富鋁紅柱石等。 作為上述矽化合物,可列舉矽灰石、玻璃珠等。 作為上述鋁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尖晶石、氫氧化鋁、氧化鋁(alumina)、硼酸鋁等。就降低所獲得之不燃性膜之線膨脹係數之觀點而言,上述鋁化合物較佳為與上述層狀矽酸鹽礦物併用,更佳為與滑石併用,進而較佳為使用氧化鋁作為上述鋁化合物,且與滑石併用。 作為上述鈣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碳酸鈣等。 作為上述氮化物,例如可列舉氮化矽、氮化硼等。 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根據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平均粒徑亦可使所獲得之不燃性膜之性質發生變化,故而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較佳為於選擇粒徑之後使用。 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平均粒徑的較佳之下限為0.1 μm,較佳之上限為50 μm。若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平均粒徑未達0.1 μm,則有所獲得之不燃性膜之機械強度變得較弱之情形。若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平均粒徑超過50 μm,則有所獲得之不燃性膜之表面之平坦性變得較差之情形。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平均粒徑的更佳之下限為0.2 μm,更佳之上限為20 μm,進而較佳之下限為0.5 μm,進而較佳之上限為15 μm。 再者,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平均粒徑可藉由使用雷射繞射式粒度分佈計等測定粒度分佈而求出。 又,例如,若選擇滑石或沸石等相對介電常數較低者,則亦可製造低介電常數之不燃性膜。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之相對介電常數亦取決於用途,例如於使用於撓性印刷基板之情形時,較佳為4以下,更佳為3以下,進而較佳為2.5以下。 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量之下限相對於不燃性膜之總重量為30重量%。若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量未達30重量%,則不僅所獲得之膜之水蒸氣穿透度或線膨脹係數變得較高,膜之燃燒性亦變得較高。又,就降低所獲得之膜之熱收縮率之觀點而言,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量的較佳之下限為35重量%,更佳之下限為40重量%,進而較佳之下限為50重量%,尤其較佳之下限為60重量%。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量之上限相對於不燃性膜之總重量為90重量%。若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量超過90重量%,則所獲得之膜之機械強度變得較差。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量之較佳之上限為85重量%,更佳之上限為80重量%,進而較佳之上限為70重量%。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含有耐熱性合成樹脂。 上述耐熱性合成樹脂係指超級工程塑膠(super engineering plastic),例如可列舉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氟樹脂、聚苯硫醚樹脂、聚碸樹脂、聚芳酯樹脂、聚醚碸樹脂、聚醚醯亞胺樹脂、聚醚醚酮樹脂、聚苯并噁唑樹脂、聚苯并咪唑樹脂等。其中,就成膜性、耐熱性、及機械強度優異而言,較佳使用選自由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及聚苯并噁唑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再者,就耐熱性之觀點而言,上述耐熱性合成樹脂較佳為不含有環己烷環等飽和環式烴之結構。就尤其所獲得之不燃性膜之耐熱性優異而言,上述耐熱性合成樹脂更佳為含有芳香環之結構,進而較佳為選自由芳香族聚醯亞胺樹脂、芳香族聚醯胺醯亞胺樹脂、及芳香族聚苯并噁唑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又,就降低水蒸氣穿透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含有聚苯并噁唑樹脂(polybenzoxazole resin)。 上述聚醯亞胺樹脂為具有下述式(1)之重複結構之化合物,聚醯胺醯亞胺樹脂為具有下述式(2)之重複結構之化合物,上述聚苯并噁唑樹脂為具有下述式(3)之重複結構之化合物。 於式(1)中,R1為4價,且為具有一個或兩個苯環之有機基。其中,R1較佳為下述式(4)所示之結構,上述聚醯亞胺樹脂可為單獨具有下述式(4)所示之結構作為R1者,亦可為具有2種以上之共聚物。 於式(2)中,R2為3價,且為具有一個或兩個苯環之有機基。其中,R2較佳為下述式(5)所示之結構,上述聚醯胺醯亞胺樹脂可為單獨具有下述式(5)所示之結構作為R2者,亦可為具有2種以上之共聚物。 於式(3)中,R1為4價,且為具有一個或兩個苯環之有機基。其中,R1較佳為下述式(4)所示之結構,上述聚苯并噁唑樹脂可為單獨具有下述式(4)所示之結構作為R1者,亦可為具有2種以上之共聚物。 於式(1)、式(2)、及式(3)中,R3為2價,且為具有一個或兩個苯環之有機基。其中,R3較佳為下述式(6)所示之結構,上述聚醯亞胺樹脂、上述聚醯胺醯亞胺樹脂、及上述聚苯并噁唑樹脂可為單獨具有下述式(6)所示之結構作為R3者,亦可為具有2種以上之共聚物。 其中,就所獲得之不燃性膜成為廉價且機械強度優異者而言,R1、R2、及R3較佳為下述式(7)所示之結構。上述聚醯亞胺樹脂、及上述聚苯并噁唑樹脂可為單獨具有下述式(7)所示之結構作為R1、R3者,亦可為具有2種以上之共聚物。又,上述聚醯胺醯亞胺樹脂可為單獨具有下述式(7)所示之結構作為R2、R3者,亦可為具有2種以上之共聚物。 又,上述耐熱性合成樹脂亦可為由上述聚醯亞胺樹脂、上述聚苯并噁唑樹脂、及上述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之至少2種所構成之共聚物。 為了提昇機械強度,本發明之不燃性膜亦可含有矽烷偶合劑、鈦酸酯偶合劑等偶合劑。作為上述矽烷系偶合劑,例如可列舉胺基系矽烷偶合劑、脲基系矽烷偶合劑、乙烯基系矽烷偶合劑、甲基丙烯酸系矽烷偶合劑、環氧系矽烷偶合劑、巰基系矽烷偶合劑及異氰酸酯系矽烷偶合劑等。 作為上述鈦酸酯系偶合劑,例如可列舉具有至少碳數為1~60之烷基酯基之鈦酸酯系偶合劑、具有烷基亞磷酸酯基(alkyl phosphite group)之鈦酸酯系偶合劑、具有烷基磷酸酯基之鈦酸酯系偶合劑或者具有烷基焦磷酸酯基之鈦酸酯系偶合劑等。 上述偶合劑可事先與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混合而發揮作用,亦可混合於下述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中。 上述偶合劑之使用量相對於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總重量的較佳之下限為0.1重量%,較佳之上限為3.0重量%。若上述偶合劑之使用量未達0.1重量%,則有無法充分地發揮使用偶合劑之效果之情形。即便使用超過3.0重量%之上述偶合劑,亦有無法獲得與使用量相應之效果之情形。上述偶合劑之使用量的更佳之下限為0.5重量%,更佳之上限為2.0重量%。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之厚度較佳為10 μm以上。若不燃性膜之厚度未達10 μm,則有機械強度變得較弱而使操作變得較為困難之情形。不燃性膜之厚度更佳為20 μm以上。 又,本發明之不燃性膜之厚度較佳為250 μm以下。若不燃性膜之厚度大於250 μm,則有變得較硬而使彎曲強度降低之情形。不燃性膜之厚度更佳為200 μm以下。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於UL94規格薄材料垂直燃燒試驗(VTM試驗)中,燃燒性分類較佳為VTM-0。再者,上述VTM試驗係將膜試驗片捲為圓筒狀,並垂直地安裝於夾具上,使其接觸20 mm大小之火焰3秒鐘,並將該過程進行2次,藉由該燃燒行為進行表1所示之燃燒性分類之判定。 於本發明之不燃性膜中,進行UL94規格VTM試驗時之膜厚度較佳為100 μm以下,更佳為80 μm以下。 又,本發明之不燃性膜於UL94規格垂直燃燒試驗(V試驗)中,燃燒性分類較佳為V-0。再者,上述V試驗係將試驗片垂直地安裝於夾具上,使其接觸20 mm大小之火焰10秒鐘,並將該過程進行2次,藉由該燃燒行為進行表2所示之燃燒性分類之判定。 進而,本發明之不燃性膜於UL94規格125 mm垂直燃燒試驗(5V試驗)中,燃燒性分類較佳為5V-A或5V-B。再者,上述5V試驗係將短條試驗片垂直地安裝於夾具上,使其接觸125 mm大小之火焰5秒鐘,並將該過程進行5次,藉由該燃燒行為進行燃燒性分類之判定,進而,水平保持平板試驗片,使其自下方接近125 mm大小之火焰5秒鐘,並將該過程進行5次,藉由該燃燒行為進行表3所示之燃燒性分類之判定。 較佳為本發明之不燃性膜與基於國土交通省令第151號「決定關於鐵道之技術上之基準之法令」之鐵道車輛用材料燃燒試驗之「不燃性」相符合。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較佳為,於利用依據ISO5660-1之錐形卡路里計進行之發熱性試驗中,加熱開始後20分鐘之總發熱量相對於樣品面積為8 MJ/m2以下,加熱開始後20分鐘之最大發熱速度相對於樣品面積為300 kW/m2以下,且自試驗開始直至著火之時間為60秒以上。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較佳為,於以350℃加熱30分鐘之情形時之熱收縮率為0.6%以下。若上述熱收縮率超過0.6%,則用於電氣材料等之用途變得較為困難。上述熱收縮率更佳為0.3%以下,進而較佳為0.2%以下,尤其較佳為0.1%以下。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較佳為,於50~250℃下之線膨脹係數為5.0×10-5/℃以下。若上述線膨脹係數超過5.0×10-5/℃,則與金屬等貼合使用變得較為困難。上述線膨脹係數更佳為4.0×10-5/℃以下,進而較佳為3.0×10-5/℃以下。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之撕裂強度較佳為25 N/mm以上。若上述撕裂強度未達25 N/mm,則膜容易破裂而使操作變得較為困難。上述撕裂強度更佳為30 N/mm以上,進而較佳為40 N/mm以上。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上述撕裂強度係藉由依據JIS K7128-1之測定法而求出之值。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之拉伸強度較佳為25 N/mm2以上。若上述拉伸強度未達25 N/mm2,則膜變得容易破裂而使操作變得較為困難。上述拉伸強度更佳為30 N/mm2以上,進而較佳為40 N/mm2以上。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上述拉伸強度係藉由依據JIS K7127-1之測定法而求出之值,使用拉伸強度試驗機,且以抓握間隔80 mm、拉伸速度20 mm/分鐘之條件而測定。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較佳為,於利用依據JIS-K5600-5-1(1999)之圓筒形心軸法進行之耐彎曲性試驗中,引起膜之破裂之心軸直徑為10 mm以下。若引起上述膜之破裂之心軸直徑超過10 mm,則有柔軟性變得較差之情形。引起上述膜之破裂之心軸直徑更佳為8 mm以下,進而較佳為5 mm以下,尤其較佳為4 mm以下。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較佳為絕緣破壞電壓為20 kV/mm以上。若上述絕緣破壞電壓未達20 kV/mm,則用於電氣材料等之用途變得較為困難。上述絕緣破壞電壓更佳為25 kV/mm以上,進而較佳為30 kV/mm以上。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較佳為,進行依據IEC61730-2:2004 11.1項之部分放電試驗時之部分放電電壓至少為700 V以上。若上述部分放電電壓為700 V以下,則引起電解集中而產生膜之局部性劣化,故而用於電氣材料變得較為困難。上述部分放電電壓較佳為1000 V以上,更佳為1500 V以上,進而較佳為2000 V以上。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較佳為,於40℃、90%RH之環境下之水蒸氣穿透度為20 g/m2.day以下。若上述40℃、90%RH時之水蒸氣穿透度超過20 g/m2.day,則用於電氣材料等之用途變得較為困難。上述40℃、90%RH時之水蒸氣穿透度更佳為10 g/m2.day以下,進而較佳為5 g/m2.day以下。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較佳為,浸漬於40℃之水中24小時之後之吸水率為2.0重量%以下。若上述吸水率超過2.0重量%,則用於電氣材料等之用途變得較為困難。上述吸水率更佳為1.0重量%。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較佳為,於40℃、RH90%之環境下放置24小時之後之吸濕率為2.0重量%以下。若上述吸濕率超過2.0重量%,則用於電氣材料等之用途變得較為困難。上述吸濕率更佳為1.0重量%以下。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較佳為,即便於85C、85%RH之過濕狀態下之耐候性試驗中保管至少500小時,於表面或剖面亦無變色或剝離之變化。於上述耐候性試驗中,於500小時以下呈現變化者於太陽電池等屋外用途中之使用變得較為困難。於上述耐候性試驗中在表面或剖面呈現變色或剝離之變化之時間較佳為1000小時以上,更佳為2000小時以上,進而較佳為3000小時以上。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可藉由如下方法製造,該方法包括:步驟1,其係製備不燃性膜用分散液;步驟2,其係將製備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於基板上展開並靜置;及步驟3,其係自於該基板上展開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中除去分散介質而成形為膜狀,並自該基板上將膜分離。此種不燃性膜之製造方法亦為本發明之一態樣。 本發明者等人發現,藉由使用非揮發成分之含量、及非揮發成分中之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有比例在特定之範圍內之分散液,而可製造於先前較為困難之柔軟性及耐濕性優異且具有較高之機械強度之不燃性膜(本發明之不燃性膜)。又,於本發明之不燃性膜之製造方法中,可使用廉價之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進而可減少自分散液揮發之分散介質之量,故而生產率亦較高。 於本發明之不燃性膜之製造方法中,於上述步驟1中,製備如下之分散液作為上述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含有分散介質、及作為非揮發成分之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及耐熱性合成樹脂及/或耐熱性合成樹脂之前驅物,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非揮發成分之總重量為30重量%以上且90重量%以下,且非揮發成分之含量相對於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之總重量超過18重量%且為65重量%以下。此種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亦為本發明之一態樣。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上述「非揮發成分」,係指於常壓下不具有沸點或沸點為300℃以上者。本發明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中之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耐熱性合成樹脂與本發明之不燃性膜相同,故而省略其說明。 作為上述耐熱性合成樹脂,可列舉與上述本發明之不燃性膜相同者。 作為上述耐熱性合成樹脂之前驅物,例如可列舉聚醯胺酸,藉由使該聚醯胺酸醯亞胺化或噁唑化,而可獲得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或聚苯并噁唑樹脂。作為使上述聚醯胺酸醯亞胺化或噁唑化之方法,例如可列舉對聚醯胺酸進行加熱開環而使其醯亞胺化或噁唑化之方法、對聚醯胺酸進行化學閉環而使其醯亞胺化之方法、於對聚醯亞胺酸進行化學閉環而使其醯亞胺化之後進而進行加熱而使其噁唑化之方法。 對上述聚醯胺酸進行加熱閉環而使其醯亞胺化或噁唑化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使上述聚醯胺酸於分散介質中分散並於120~400℃下加熱0.5~10小時之方法。 於在本發明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中調配耐熱性合成樹脂之前驅物之情形時,上述耐熱性合成樹脂之前驅物之含量的較佳之下限為2重量%,較佳之上限為45重量%。若上述耐熱性合成樹脂之前驅物之含量未達2重量%,則有所獲得之不燃性膜之機械強度變得較弱之情形。若上述耐熱性合成樹脂之前驅物之含量超過45重量%,則有所獲得之不燃性膜之耐熱性變得較低之情形。上述耐熱性合成樹脂之前驅物之含量的更佳之下限為5重量%,更佳之上限為30重量%。 作為上述分散介質,例如可使用正戊烷、正己烷、正辛烷、正癸烷等烴系溶劑,或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異丁醇、第三丁醇、1-戊醇、2-戊醇、1-己醇、2-己醇、乙二醇、丙二醇等醇系溶劑,或丙酮、甲基乙基酮、二乙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酮系溶劑,或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N-二甲基丙醯胺、N-甲基-2-吡咯啶酮等醯胺系溶劑,或二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噁烷、四氫呋喃、環戊基甲醚等醚系溶劑,或苯、氯苯、鄰二氯苯、間二氯苯、對二氯苯、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乙苯、苯酚、對氯酚、間氯酚、間甲酚等苯系溶劑,或二甲基亞碸、二甲基碸、環丁碸等含硫系溶劑等。再者,只要為添加物不析出之程度之量,則亦可使用水作為上述分散介質。其中,就耐熱性合成樹脂之溶解性變得較高而言,較佳為選自由N-甲基-2-吡咯啶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二甲基亞碸、四氫呋喃、及環丁碸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該等分散介質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中之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的含量之下限相對於非揮發成分之總重量為30重量%。若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量未達30重量%,則不僅所獲得之膜之水蒸氣穿透度或線膨脹係數變得較高,膜之燃燒性亦變得較高。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量之較佳之下限為35重量%,更佳之下限為40重量%,進而較佳之下限為50重量%,尤其較佳之下限為60重量%。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中之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的含量之上限相對於非揮發成分之總重量為90重量%。若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量超過90重量%,則所獲得之膜之機械強度變得較差。上述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量之較佳之上限為85重量%,更佳之上限為80重量%,進而較佳之上限為70重量%。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中之非揮發成分之含量超過18重量%且為65重量%以下。若上述非揮發成分之含量為18重量%以下,則不燃性膜用分散液變得不均勻,從而無法獲得均勻之膜。又,若上述非揮發成分之含量多於65重量%,則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之黏度過高,從而無法製膜。上述非揮發成分之含量較佳為超過20重量%且為55重量%以下,更佳為超過25重量%且為45重量%以下。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中之非揮發成分之比例可使用熱重量測定(TG,Thermogravimetric)或熱重差熱同步測定(TG-DTA,Thermogravimetric-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zer)或蒸發器等並藉由真空蒸發而將溶劑除去,並根據殘留之固形物之重量而求出。 於上述步驟2中,作為將分散液於基板上展開之方法,可列舉使用刮刀或棒式塗佈機等塗佈為膜狀之方法等。 於上述步驟2中,於基板上展開之分散液之厚度較佳為50 μm以上。若上述分散液之厚度未達50 μm,則有所獲得之不燃性膜變得較薄而使機械強度變得較弱之情形。上述分散液之厚度的更佳之下限為100 μm,進而較佳之下限為150 μm。 作為展開上述分散液之基板,就分散液與基板之相溶性或潤濕性、乾燥後之剝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玻璃製、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聚醯亞胺製、聚乙烯製、或聚丙烯製者。 於上述步驟3中,作為自於基板上展開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中除去分散介質之方法,可使用各種固液分離方法例如離心分離、過濾、真空乾燥、冷凍真空乾燥、加熱蒸發法、或該等方法之組合。於使用該等方法中之例如使分散液流入容器中之加熱蒸發法之情形時,於將塗佈於基板上之分散液保持水平之狀態下,利用強制送風式烘箱於20~150℃之溫度條件下、較佳為30~120℃之溫度條件下乾燥0.5~24小時左右,較佳為2~12小時左右,藉此獲得膜。 於在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中調配耐熱性合成樹脂之前驅物之情形時,進而使用電爐等對所獲得之膜進行加熱,藉此可獲得不燃性膜。具體而言,例如於調配聚醯胺酸作為耐熱性合成樹脂之前驅物之情形時,將於上文中獲得之膜於120~400℃下進行0.5~10小時之熱處理,藉此可獲得不燃性膜。 本發明之不燃性膜亦可為將膜積層2層以上而一體化之積層體。 構成上述積層體之各層之膜可相同,亦可不同。 再者,於上述積層體之各層之膜中,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定。即,相對於積層體之總重量,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量為不燃性膜之30重量%以上90重量%以下,且於針對積層體之UL94規格VTM試驗中,只要燃燒性分類為VTM-0,則可無問題地用作本發明之不燃性膜。 作為此種積層體,例如可列舉藉由於含有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聚醯亞胺膜之兩面積層不含有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聚醯亞胺膜而使柔軟性提昇之積層體等。 作為上述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可列舉如下方法:將於上述不燃性膜之製造方法中之步驟3中自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中除去分散介質而製作之膜作為基板,再進行特定次數之與至上述步驟1~3中分散介質除去為止相同之方法,並視需要利用電氣爐等進行加熱。 由於本發明之不燃性膜之柔軟性、耐濕性、及電氣絕緣性優異且具有較高之機械強度,故而可使用於太陽電池背板。此種太陽電池背板亦為本發明之一態樣。 使用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板而成之太陽電池亦為本發明之一態樣。由於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板之柔軟性、耐濕性、及電氣絕緣性優異且具有較高之機械強度,故而使用其之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成為耐久性、耐候性優異者。又,通常,太陽電池背板具有由複數層樹脂層所構成之多層構造,故而有若長期使用則接著樹脂層間之接著劑層等會劣化之問題。然而,由於本發明之不燃性膜可為單層或積層2層以上而一體化之積層體且可使用於太陽電池背板,故而可抑制此種太陽電池之長年劣化。 將表示本發明之太陽電池之一例之剖面示意圖示於圖1中。 如圖1所示,本發明之太陽電池1具有藉由光電動勢將光能轉換為電能之太陽電池單元2,該太陽電池單元2藉由密封劑3而加以密封。又,本發明之太陽電池1於接受太陽光之側之表面具有透光性基板4,於與透光性基板4相反之側之面具有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板5。 作為上述太陽電池單元2,只要為可藉由光電動勢將光能轉換為電能者,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單晶矽、多晶矽、非晶矽、化合物半導體(3-5族、2-6族、其他)等,其中較佳為多晶矽。 作為上述密封劑3,例如可列舉包含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脂肪族不飽和羧酸共聚物、乙烯-脂肪族羧酸酯共聚物、或者該等之皂化物等之密封劑。 由於上述透光性基板4位於太陽電池1之接受太陽光之側之最表層,故而較佳為透明性而且耐候性、撥水性、抗污染性、機械強度等優異。 作為上述透光性基板4之材料,可列舉由聚酯樹脂、氟樹脂、丙烯酸樹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所構成之樹脂製基板或玻璃基板等,其中,就耐候性及耐衝擊性優異且可廉價地製作而言,較佳為玻璃基板。又,就尤其耐侯性優異而言,亦較佳地使用氟樹脂。 製造本發明之太陽電池1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如下之方法:依序地將透光性基板4、密封太陽電池單元2之密封劑3、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板5重疊並進行真空層壓。 進而,就具有較高之柔軟性及機械強度、較低之線膨脹係數而言,本發明之不燃性膜可使用於撓性基板。作為撓性基板,例如可列舉撓性印刷基板等。此種撓性基板亦為本發明之一態樣。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柔軟性及耐濕性優異且具有較高之機械強度之不燃性膜。又,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用於製造該不燃性膜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使用該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之不燃性膜之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不燃性膜而成之太陽電池背板及撓性基板。進而,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該太陽電池背板而成之太陽電池。 以下,揭示實施例進一步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僅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實施例1) (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之製備) 將滑石(日本TALC公司製造,「TALC MS-K」)6.0 g、及18.6重量%之聚醯胺酸之N-甲基-2-吡咯啶酮溶液(宇部興產公司製造,「U-Varnish A」)20.0 g(聚醯胺酸3.7 g,N-甲基-2-吡咯啶酮16.3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利用自轉公轉攪拌機(Thinky公司製造,「ARE-310」)將混合模式(2000 rpm)進行10分鐘,且將消泡模式(2200 rpm)進行10分鐘並進行攪拌,從而獲得滑石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61.9重量%、且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37.3重量%之均勻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 再者,「U-Varnish A」中所含之聚醯胺酸為具有下述式(8)之重複結構單元之芳香族系聚醯胺酸。 (膜之製作) 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400 μm之方式將所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塗佈於底面較為平坦且底面之形狀為長方形之聚丙烯製片材上。於水平保持聚丙烯製片材之狀態下,利用強制送風式烘箱於50℃之溫度條件下乾燥10小時,而於聚丙烯製片材上形成膜。將該膜自聚丙烯製片材剝離,依序地以120℃進行30分鐘之熱處理,以15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20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350℃進行30分鐘之熱處理,從而獲得由滑石與聚醯亞胺樹脂所構成且滑石相對於總重量之比例為61.9重量%之厚度80 μm之不燃性膜。 (實施例2) 將滑石之調配量設為2.7 g,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滑石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42.2重量%、且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28.2重量%之均勻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 使用所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由滑石與聚醯亞胺樹脂所構成且滑石相對於總重量之比例為42.2重量%之厚度80 μm之不燃性膜。 (實施例3) (不燃性膜用分散液1之製備) 將滑石(日本TALC公司製造,「TALC MS-K」)3.0 g、及18.6重量%之聚醯胺酸之N-甲基-2-吡咯啶酮溶液(宇部興產公司製造,「U-Varnish A」)37.6 g(聚醯胺酸7.0 g,N-甲基-2-吡咯啶酮30.6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利用自轉公轉攪拌機(Thinky公司製造,「ARE-310」)將混合模式(2000 rpm)進行10分鐘,且將消泡模式(2200 rpm)進行10分鐘並進行攪拌,從而獲得滑石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30.0重量%、且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24.6重量%之均勻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1。 (不燃性膜用分散液2之製備) 將滑石(日本TALC公司製造,「TALC MS-K」)6.0 g、及18.6重量%之聚醯胺酸之N-甲基-2-吡咯啶酮溶液(宇部興產公司製造,「U-Varnish A」)21.5 g(聚醯胺酸4.0 g,N-甲基-2-吡咯啶酮17.5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利用自轉公轉攪拌機(Thinky公司製造,「ARE-310」)將混合模式(2000 rpm)進行10分鐘,且將消泡模式(2200 rpm)進行10分鐘並進行攪拌,從而獲得滑石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60.0重量%、且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36.4重量%之均勻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2。 (膜之製作) 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100 μm之方式將所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1塗佈於底面較為平坦且底面之形狀為長方形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於水平保持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之狀態下,利用強制送風式烘箱於120℃之溫度條件下乾燥1小時。其次,將該片材自烘箱中取出,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400 μm之方式將不燃性膜用分散液2塗佈、積層於該片材之塗佈有不燃性膜用分散液1之面上。於水平保持該片材之狀態下,利用強制送風式烘箱於140℃之溫度條件下乾燥2小時。其次,將該片材自烘箱中取出,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100 μm之方式將不燃性膜用分散液1塗佈於該片材之塗佈有不燃性膜用分散液2之面上。於水平保持該片材之狀態下,利用強制送風式烘箱於150℃之溫度條件下乾燥1小時,從而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形成膜。將該膜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剝離,依序地以20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350℃進行30分鐘之熱處理,從而獲得由滑石與聚醯亞胺樹脂所構成且滑石相對於總重量之比例為50.0重量%之厚度120 μm之不燃性膜。所獲得之不燃性膜係將滑石相對於層之重量之比例為30.0重量%之厚度20 μm之第1層、滑石相對於層之重量之比例為60.0重量%之厚度80 μm之第2層、及滑石相對於層之重量之比例為30.0重量%之厚度20 μm之第3層之3層積層而成者,係各層一體化者。 (實施例4) (聚醯胺酸清漆之合成) 將4,4-二胺基二苯醚70.1 g(0.35莫耳)、對苯二胺37.8 g(0.35莫耳)、及N,N-二甲基乙醯胺1273.9 g添加入具備攪拌機及溫度計之2 L容積之反應容器中,並於50℃下使其溶解。其次,一面將溫度保持於45~50℃一面花費2小時將均苯四甲酸二酐152.7 g(0.70莫耳)添加入反應容器中。於該溫度下攪拌30分鐘之後,添加4.2重量%之鄰苯二甲酸酐之N,N-二甲基乙醯胺溶液7.4 g(0.002莫耳)而使反應停止,從而獲得濃度16.9%、黏度5.8 Pa.s之聚醯胺酸清漆1541.9 g。 (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之製備) 將滑石(日本TALC公司製造,「TALC MS-K」)7.0 g、及合成之聚醯胺酸清漆17.8 g(聚醯胺酸3.0 g,N,N-二甲基乙醯胺14.8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利用自轉公轉攪拌機(Thinky公司製造,「ARE-310」)將混合模式(2000 rpm)進行10分鐘,且將消泡模式(2200 rpm)進行10分鐘並進行攪拌,從而獲得滑石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70.0重量%、且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40.3重量%之均勻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 (膜之製作) 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500 μm之方式將所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塗佈於底面較為平坦且底面之形狀為長方形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於水平保持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之狀態下,利用強制送風式烘箱於80℃之溫度條件下乾燥2小時,而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形成膜。將該膜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剝離,依序地以120℃進行30分鐘之熱處理,以15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20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350℃進行1小時之熱處理,從而獲得由滑石與聚醯亞胺樹脂所構成且滑石相對於總重量之比例為70.0重量%之厚度110 μm之不燃性膜。 (實施例5) (聚醯胺酸清漆之合成) 將4,4-二胺基二苯醚140.1 g(0.70莫耳)、及N,N-二甲基乙醯胺1603.0 g添加入具備攪拌機及溫度計之2 L容積之反應容器中,並於50℃下使其溶解。其次,一面將溫度保持於45~50℃一面花費2小時將均苯四甲酸二酐74.5 g(0.34莫耳)、3,3',4,4'-聯苯四甲酸二酐99.8 g(0.34莫耳)添加入反應容器中。於該溫度下攪拌60分鐘之後,添加4.2重量%之鄰苯二甲酸酐之N,N-二甲基乙醯胺溶液7.4 g(0.002莫耳)而使反應停止,從而獲得濃度16.3%、黏度5.8 Pa.s之聚醯胺酸清漆1924.8 g。 (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之製備) 將滑石(日本TALC公司製造,「TALC MS-K」)6.1 g、及合成之聚醯胺酸清漆25.0 g(聚醯胺酸4.1 g,N,N-二甲基乙醯胺20.9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利用自轉公轉攪拌機(Thinky公司製造,「ARE-310」)將混合模式(2000 rpm)進行10分鐘,且將消泡模式(2200 rpm)進行10分鐘並進行攪拌,從而獲得滑石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59.8重量%、且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32.8重量%之均勻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 (膜之製作) 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700 μm之方式將所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塗佈於底面較為平坦且底面之形狀為長方形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於水平保持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之狀態下,利用強制送風式烘箱於80℃之溫度條件下乾燥2小時,而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形成膜。將該膜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剝離,依序地以120℃進行30分鐘之熱處理,以15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20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350℃進行1小時之熱處理,從而獲得由滑石與聚醯亞胺樹脂所構成且滑石相對於總重量之比例為59.8之重量%之厚度90 μm之不燃性膜。 (實施例6) 將滑石(日本TALC公司製造,「TALC MS-K」)2.8 g、氧化鋁(昭和電工公司製造,「A-42-2」)2.8 g、及18.6重量%之聚醯胺酸之N-甲基-2-吡咯啶酮溶液(宇部興產公司製造,「U-Varnish A」)20.0 g(聚醯胺酸3.7 g,N-甲基-2-吡咯啶酮16.3 g)、N-甲基-2-吡咯啶酮4.2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進行混合與攪拌,從而獲得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滑石+氧化鋁)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60.2重量%、且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31.2重量%之均勻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 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700 μm之方式將所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塗佈於底面較為平坦且底面之形狀為長方形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由滑石、氧化鋁、及聚醯亞胺樹脂所構成且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滑石+氧化鋁)相對於總重量之比例為60.2重量%之厚度100 μm之不燃性膜。 (實施例7) 將滑石(日本TALC公司製造,「TALC MS-K」)1.6 g、及18.6重量%之聚醯胺酸之N-甲基-2-吡咯啶酮溶液(宇部興產公司製造,「U-Varnish A」)20.0 g(聚醯胺酸3.7 g,N-甲基-2-吡咯啶酮16.3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進行混合與攪拌,從而獲得滑石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30.2重量%,且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24.5重量%之均勻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 使用刮刀以使厚度成為700 μm之方式將所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塗佈於底面較為平坦且底面之形狀為長方形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由滑石與聚醯亞胺樹脂所構成且滑石相對於總重量之比例為30.2重量%之厚度90 μm之不燃性膜。 (實施例8) 將滑石(日本TALC公司製造,「TALC MS-K」)14.9 g、及18.6重量%之聚醯胺酸之N-甲基-2-吡咯啶酮溶液(宇部興產公司製造,「U-Varnish A」)20.0 g(聚醯胺酸3.7 g,N-甲基-2-吡咯啶酮16.3 g)、N-甲基-2-吡咯啶酮11.3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進行混合與攪拌,從而獲得滑石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80.1重量%、且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40.3重量%之均勻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 使用刮刀以使厚度成為700 μm之方式將所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塗佈於底面較為平坦且底面之形狀為長方形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由滑石與聚醯亞胺樹脂所構成且滑石相對於總重量之比例為80.1重量%之厚度90 μm之不燃性膜。 (實施例9) 將高嶺土(IMERYS公司製造,「XP01-6100」)5.6 g、及18.6重量%之聚醯胺酸之N-甲基-2-吡咯啶酮溶液(宇部興產公司製造,「U-Varnish A」)20.0 g(聚醯胺酸3.7 g,N-甲基-2-吡咯啶酮16.3 g)、N-甲基-2-吡咯啶酮2.8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進行混合與攪拌,從而獲得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60.2重量%、且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32.7重量%之均勻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 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700 μm之方式將所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塗佈於底面較為平坦且底面之形狀為長方形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由高嶺土與聚醯亞胺樹脂所構成且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相對於總重量之比例為60.2重量%之厚度110 μm之不燃性膜。 (實施例10) 將非膨潤性雲母(YAMAGUCHI MICA公司製造,「SJ-010」)5.6 g、及18.6重量%之聚醯胺酸之N-甲基-2-吡咯啶酮溶液(宇部興產公司製造,「U-Varnish A」)20.0 g(聚醯胺酸3.7 g,N-甲基-2-吡咯啶酮16.3 g)、N-甲基-2-吡咯啶酮3.2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進行混合與攪拌,從而獲得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60.2重量%、且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32.3重量%之均勻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 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700 μm之方式將所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塗佈於底面較為平坦且底面之形狀為長方形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由非膨潤性雲母與聚醯亞胺樹脂所構成且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相對於總重量之比例為60.2重量%之厚度100 μm之不燃性膜。 (實施例11) 將氧化鋁(昭和電工公司製造,「A-42-2」)5.6 g、及18.6重量%之聚醯胺酸之N-甲基-2-吡咯啶酮溶液(宇部興產公司製造,「U-Varnish A」)20.0 g(聚醯胺酸3.7g,N-甲基-2-吡咯啶酮16.3 g)、N-甲基-2-吡咯啶酮1.2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進行混合與攪拌,從而獲得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60.2重量%、且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34.7重量%之均勻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 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700 μm之方式將所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塗佈於底面較為平坦且底面之形狀為長方形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由氧化鋁與聚醯亞胺樹脂所構成且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相對於總重量之比例為60.2重量%之厚度110 μm之不燃性膜。 (實施例12) (聚醯胺酸清漆之合成) 將3,3'-二羥基聯苯胺6.49 g(0.030莫耳)、及N,N-二甲基乙醯胺126.9 g添加入具備攪拌機及溫度計之200 mL容積之反應容器中,並於室溫下使其溶解。其次,冷卻至0℃,並於0~10℃下花費2小時添加均苯四甲酸二酐1.96 g(0.0090莫耳)、聯苯四甲酸二酐6.18 g(0.021莫耳),並攪拌30分鐘。其後,於室溫下攪拌24小時,而獲得濃度10.2%之聚醯胺酸清漆141.5 g。 (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之製備) 將滑石(日本TALC公司製造,「TALC MS-K」)9.2 g、及合成之聚醯胺酸清漆60.0 g(聚醯胺酸6.1 g,N,N-二甲基乙醯胺53.9 g)、N,N-二甲基乙醯胺15.0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利用自轉公轉攪拌機(Thinky公司製造,「ARE-310」)將混合模式(2000 rpm)進行10分鐘,且將消泡模式(2200 rpm)進行10分鐘並進行攪拌,從而獲得滑石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60.1重量%、且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18.2重量%之均勻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 (膜之製作) 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1000 μm之方式將所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塗佈於底面較為平坦且底面之形狀為長方形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於水平保持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之狀態下,利用強制送風式烘箱於80℃之溫度條件下乾燥2小時,而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形成膜。將該膜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剝離,並依序地以120℃進行30分鐘之熱處理,以15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20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350℃進行1小時之熱處理,從而獲得由滑石與聚苯并噁唑樹脂所構成且滑石相對於總重量之比例為60.1重量%之厚度70 μm之不燃性膜。 (實施例13) (聚醯胺酸清漆之合成) 將3,3'-二羥基聯苯胺3.24 g(0.015莫耳)、4,4-二胺基二苯醚3.00 g(0.015莫耳)、及N,N-二甲基乙醯胺65.8 g添加入具備攪拌機及溫度計之200 mL容積之反應容器中,並於室溫下使其溶解。其次,冷卻至0℃,並於0~10℃下花費2小時添加均苯四甲酸二酐1.96 g(0.0090莫耳)、聯苯四甲酸二酐6.18 g(0.021莫耳),並攪拌30分鐘。其後,於室溫下攪拌24小時,而獲得濃度17.9%之聚醯胺酸清漆80.2 g。 (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之製備) 將滑石(日本TALC公司製造,「TALC MS-K」)10.7 g、及合成之聚醯胺酸清漆40.0 g(聚醯胺酸7.2 g,N,N-二甲基乙醯胺32.8 g)、N,N-二甲基乙醯胺18.0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利用自轉公轉攪拌機(Thinky公司製造,「ARE-310」)將混合模式(2000 rpm)進行10分鐘,且將消泡模式(2200 rpm)進行10分鐘並進行攪拌,從而獲得滑石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59.8重量%、且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26.1重量%之均勻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 (膜之製作) 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600 μm之方式將所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塗佈於底面較為平坦且底面之形狀為長方形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於水平保持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之狀態下,利用強制送風式烘箱於80℃之溫度條件下乾燥2小時,而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形成膜。將該膜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剝離,依序地以120℃進行30分鐘之熱處理,以15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20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350℃進行1小時之熱處理,從而獲得由滑石、及聚苯并噁唑樹脂與聚醯亞胺樹脂之共聚合樹脂所構成且滑石相對於總重量之比例為59.8重量%之厚度60 μm之不燃性膜。 (比較例1) 以滑石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61.7重量%、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18.0重量%之方式,將滑石(日本TALC公司製造,「TALC MS-K」)6.0 g、18.6重量%之聚醯胺酸之N-甲基-2-吡咯啶酮溶液(宇部興產公司製造,「U-Varnish A」)20.0 g、及N-甲基-2-吡咯啶酮28.0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於搖動機中劇烈搖動,靜置數分鐘後滑石沈澱,從而獲得均勻之分散液。 進而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嘗試膜之製作,但無法獲得滑石沈澱且均勻之膜。 (比較例2) 將滑石(日本TALC公司製造,「TALC MS-K」)18.5 g、18.6重量%之聚醯胺酸之N-甲基-2-吡咯啶酮溶液(宇部興產公司製造,「U-Varnish A」)10.0 g(聚醯胺酸1.9 g,N-甲基-2-吡咯啶酮8.1 g)、及N-甲基-2-吡咯啶酮14.0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利用自轉公轉攪拌機(Thinky公司製造,「ARE-310」)將混合模式(2000 rpm)進行10分鐘,且將消泡模式(2200 rpm)進行10分鐘並進行攪拌,從而獲得滑石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90.7重量%、且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48.0重量%之均勻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 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250 μm之方式將所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塗佈於底面較為平坦且底面之形狀為長方形之聚丙烯製片材上。於水平保持聚丙烯製片材之狀態下,利用強制送風式烘箱於50℃之溫度條件下乾燥10小時,而於聚丙烯製片材上形成膜。將該膜自聚丙烯製片材剝離,依序地以120℃進行30分鐘之熱處理,以15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20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350℃進行30分鐘之熱處理,從而獲得由滑石與聚醯亞胺樹脂所構成且滑石相對於總重量之比例為90.7重量%之厚度70 μm之不燃性膜。 (比較例3) 將18.6重量%之聚醯胺酸之N-甲基-2-吡咯啶酮溶液(宇部興產公司製造,「U-Varnish A」)50.0 g(聚醯胺酸9.3 g,N-甲基-2-吡咯啶酮40.7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利用自轉公轉攪拌機(Thinky公司製造,「ARE-310」)將消泡模式(2200 rpm)進行10分鐘。其次,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750 μm之方式塗佈於底面較為平坦且底面之形狀為長方形之聚丙烯製片材上。於水平保持聚丙烯製片材之狀態下,利用強制送風式烘箱於50℃之溫度條件下乾燥10小時,而於聚丙烯製片材上形成膜。將該膜自聚丙烯製片材剝離,依序地以120℃進行30分鐘之熱處理,以15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20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350℃進行30分鐘之熱處理,從而獲得不含有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厚度80 μm之聚醯亞胺樹脂膜。 (比較例4) 將滑石(日本TALC公司製造,「TALC MS-K」)6.0 g、及18.0重量%之N-甲氧基甲基化尼龍之乙醇溶液(Nagase chemteX公司製造,「Toresin FS-350」)20.0 g(N-甲氧基甲基化尼龍3.6 g,乙醇16.4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利用自轉公轉攪拌機(Thinky公司製造,「ARE-310」)將混合模式(2000 rpm)進行10分鐘,且將消泡模式(2200 rpm)進行10分鐘並進行攪拌,從而獲得滑石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62.5重量%、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36.9重量%之分散液。 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500 μm之方式將所獲得之分散液塗佈於底面較為平坦且底面之形狀為長方形之聚丙烯製片材上。於水平保持聚丙烯製片材之狀態下,利用強制送風式烘箱於50℃之溫度條件下乾燥10小時,而於聚丙烯製片材上形成膜。將該膜自聚丙烯製片材剝離,依序地以120℃進行30分鐘之熱處理,以150℃進行60分鐘之熱處理,從而獲得由滑石與尼龍樹脂所構成且滑石相對於總重量之比例為62.5重量%之厚度120 μm之白色膜。 (比較例5) 將18.6重量%之聚醯胺酸之N-甲基-2-吡咯啶酮溶液(宇部興產公司製造,「U-Varnish A」)20.0 g(聚醯胺酸3.7 g,N-甲基-2-吡咯啶酮16.3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放入60℃之烘箱中使溶劑蒸發直至整體量達到10.0 g,而製成37.2重量%之聚醯胺酸N-甲基-2-吡咯啶酮溶液(聚醯胺酸3.7 g,N-甲基-2-吡咯啶酮6.3 g)。向其中添加滑石(日本TALC公司製造,「TALC MS-K」)8.6 g,利用自轉公轉攪拌機(Thinky公司製造,「ARE-310」)將混合模式(2000 rpm)進行10分鐘,且將消泡模式(2200 rpm)進行10分鐘並進行攪拌,從而獲得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69.9重量%、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66.1重量%之均勻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 所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幾乎無流動性,故而無法塗佈,從而無法製作膜。 (比較例6) (聚醯胺酸清漆之合成) 將3,3',4,4'-聯苯四甲酸二酐29.4 g(0.10莫耳)、及N,N-二甲基乙醯胺80.8g添加入具備攪拌機及溫度計之500 mL容積之反應容器中,並於室溫下使其溶解。其次,冷卻至0℃,並於0~25℃下花費2小時添加將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21.0 g(0.10莫耳)、及N,N-二甲基乙醯胺37.0 g加以混合而成者。其後,於室溫下攪拌1週,並添加4.2重量%之鄰苯二甲酸酐之N,N-二甲基乙醯胺溶液0.7 g(0.0002莫耳)而使反應停止,而獲得濃度29.8%、黏度10Pa.s之聚醯胺酸清漆168.9 g。 (膜用分散液之製備) 將滑石(日本TALC公司製造,「TALC MS-K」)2.0 g、及合成之聚醯胺酸清漆20.0 g(聚醯胺酸6.0 g,N,N-二甲基乙醯胺14.0 g)收取至塑膠製密閉容器中,利用自轉公轉攪拌機(Thinky公司製造,「ARE-310」)將混合模式(2000 rpm)進行10分鐘,且將消泡模式(2200 rpm)進行10分鐘並進行攪拌,從而獲得滑石相對於總非揮發成分之比例為25.0重量%、且非揮發成分相對於分散液之整體量之比例為36.4重量%之均勻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 (膜之製作) 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500 μm之方式將所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塗佈於底面較為平坦且底面之形狀為長方形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於水平保持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之狀態下,利用強制送風式烘箱於80℃之溫度條件下乾燥2小時,而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上形成膜。將該膜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片材剝離,依序地以120℃進行30分鐘之熱處理,以15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200℃進行1小時之熱處理,從而獲得由滑石與聚醯亞胺樹脂所構成且滑石相對於總重量之比例為25.0重量%之厚度80 μm之膜。 <評價> 對於實施例1~13中獲得之不燃性膜進行以下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4~6中。 再者,對於無法製作膜之比較例1及比較例5,不進行以下之評價,對於在比較例6中獲得之膜,進行耐彎曲性之評價,對於在比較例3中獲得之膜,進行熱收縮率及線膨脹係數之評價,對於在比較例4、比較例6中獲得之膜,進行利用VTM試驗之燃燒性分類及利用V試驗之燃燒性分類之評價。 (利用VTM試驗之燃燒性分類) 對所獲得之不燃性膜進行UL94規格之薄材料垂直燃燒試驗(VTM試驗)。 於表1所示之各判定基準中,使用各試驗片(長度約200 mm,寬度50 mm)5片。火焰之大小設為20 mm。 再者,接觸火焰時間設定為3秒鐘,並分別測定接觸火焰後之殘留火焰時間。又,若火熄滅,則同時進行第2次之接觸火焰3秒鐘,並以與第1次相同之方式分別測定接觸火焰後之殘留火焰時間。進而,亦同時對是否藉由落下之火種而點燃放置於試驗片下之綿絮進行評價。又,標線位於自試驗片之下端起125 mm之位置,標記用棉絮配置於自試驗片之下端起300 mm之下方。 於VTM試驗中,作為燃燒性分類,VTM-0為最高者,隨著成為VTM-1、VTM-2而表示難燃性降低。但是,與VTM-0~VTM-2之等級之任一者均不符合者視為不合格。 再者,對於比較例4、比較例6中獲得之不燃性膜同樣地實施VTM試驗,其結果為不合格。 (利用V試驗之燃燒性分類) 對所獲得之不燃性膜進行UL94規格之垂直燃燒試驗(V試驗)。 於表2所示之各判定基準中,使用各試驗片(長度127 mm,寬度13 mm)5片。火焰之大小設為20 mm。 再者,接觸火焰時間設為10秒鐘,並分別測定接觸火焰後之殘留火焰時間。 又,若火熄滅,則同時進行第2次之接觸火焰10秒鐘,以與第1次相同之方式分別測定接觸火焰後之殘留火焰時間。進而,亦同時對是否藉由落下之火種而點燃放置於試驗片下之棉絮進行評價。 根據第1次與第2次之燃燒時間、及棉絮有無點燃等,且依據UL-94V規格判定燃燒性分類。於V試驗中,作為燃燒性分類,V-0為最高者,隨著成為V-1、V-2而表示難燃性降低。但是,與V-0~V-2之等級之任一者均不符合者視為不合格。 再者,對於比較例4、比較例6中獲得之不燃性膜同樣地實施V試驗,其結果為不合格。 (利用5V試驗之燃燒性分類) 對所獲得之不燃性膜進行UL94規格之125 mm垂直燃燒試驗(5V試驗)。 於表3所示之各判定基準中,使用試驗片(長度127 mm,寬度13 mm)。火焰之大小設為125 mm。 再者,接觸火焰時間設為5秒鐘,並分別測定接觸火焰後之殘留火焰時間。 又,若火熄滅,則同時進行第2次之接觸火焰5秒鐘,以與第1次相同之方式分別測定接觸火焰後之殘留火焰時間。將該過程重複進行5次。進而,亦同時對是否藉由落下之火種而點燃放置於試驗片下之棉絮進行評價。 根據第1次至第5次之燃燒時間、及棉絮有無點燃等,且依據UL-94、5V規格判定燃燒性分類。對該等合格者進而進行平板燃燒試驗。 於平板燃燒試驗之評.價時,使用平板試驗片(長度150 mm,寬度150 mm)。火焰之大小設為125 mm。 再者,接觸火焰時間設為5秒鐘,若火熄滅時,則同時進行第2次之接觸火焰5秒鐘,將該過程重複進行5次。於接觸火焰後確認平板試驗片有無開孔。將無開孔者評價為5V-A,將確認有開孔者評價為5V-B。 (不燃性之評價) 依據根據國土交通省令第151號「決定關於鐵道之技術上之基準之法令」之鐵道車輛用材料燃燒試驗,自所獲得之不燃性膜製作之試驗片(長度257 mm,寬度182 mm)之短邊以向上下移動之方式保持45°之傾斜,燃料容器(鐵製,厚度0.8 mm,直徑17.5 mm,高度7.1 mm)之底部中心以成為試驗片之下表面之中心的垂直下方25.4 mm之位置之方式載置於載台上,放入純乙醇0.5 mL並使其著火,放置直至燃料完全燃燒,且將燃燒性分為乙醇之燃燒過程中與燃燒後,於燃燒過程中觀察對試樣之著火、燃燒火焰、煙及火勢,於燃燒後檢查殘留火焰、殘留物、碳化及變形狀態。 試驗片無著火,冒煙較少,而且於乙醇之燃燒後變色未達到試驗片之邊緣之情形判定為「極難燃性」,變色之大小為100 mm以內之情形判定為「不燃性」。 (錐形卡路里計試驗) (總發熱量、最大發熱速度、及著火開始時間之評價) 對於所獲得之不燃性膜,使用依據ISO5660-1之錐形卡路里計試驗機(東洋精機製作所公司製造,「Cone calorimeter III」),測定加熱開始後20分鐘之總發熱量(MJ/m2)、加熱開始後20分鐘之最大發熱速度(kW/m2)、自加熱開始後直至著火之時間(秒)。 (熱收縮率) 自所獲得之不燃性膜製作寬度5 mm、長度10 mm之試驗片,使用TMA(Thermo-Mechanical Analyzer,熱機械分析儀)裝置(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TMA-60」),以拉伸模式、荷重1.0 g之條件自室溫以10℃/分鐘進行升溫,以350℃保持30分鐘之後,以10℃/分鐘進行冷卻。於冷卻後,根據60℃時之升溫前後之伸縮率之變化測定熱收縮率。 再者,對於比較例3中獲得之聚醯亞胺樹脂膜同樣地測定熱收縮率,其結果為1.6%。 (線膨脹係數) 自所獲得之不燃性膜製作寬度5 mm、長度10 mm之試驗片,使用TMA裝置(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TMA-60」),以拉伸模式、荷重1.0 g、10℃/分鐘之條件測定50~250℃下之線膨脹係數。 再者,對於比較例3中獲得之聚醯亞胺樹脂膜同樣地測定線膨脹係數,其結果為3.5×10-5 K-1。 (耐彎曲性) 對於所獲得之不燃性膜,利用依據JIS-K5600-5-1之方法實施耐彎曲性(圓筒形心軸法)試驗。試驗方法係使用直徑1~5 mm之心軸,對一個試驗片依序地自直徑較大之心軸至較小之心軸進行試驗,表示初次產生膜破裂或龜裂之心軸直徑。將即便1 mm之心軸亦不產生破裂之膜設為1 mm以下。 再者,對於比較例2中獲得之不燃性膜同樣地實施耐彎曲性試驗,其結果為25 mm。 (撕裂強度) 對於所獲得之不燃性膜,利用依據JIS K7128-1之測定法測定撕裂強度。將不燃性膜切割為樣品尺寸150 mm×50 mm,進而,自切割之不燃性膜之中心部分沿長度方向切割75 mm,而製作狹縫。使用桌上型精密萬能試驗機(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AGS-J」),以撕裂速度200 mm/分鐘之撕裂速度測定撕裂傳遞阻抗值。撕裂傳遞阻抗值係藉由將撕裂開始之20 mm與撕裂結束前之5 mm除外而算出剩餘50 mm之撕裂強度之平均值而求出。測定條數係每1實施例設為5條,算出各個值(a1~a5)之平均值,設為求出之撕裂強度。 (拉伸強度) 自所獲得之不燃性膜製作寬度40 mm之試驗片,使用桌上型精密萬能試驗機(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AGS-J」),以抓握間隔40 mm、拉伸速度200 mm/分鐘之條件進行拉伸試驗,測定斷裂強度。 (絕緣破壞電壓) 利用依據JIS C2110之方法測定絕緣破壞電壓。使用厚度100 μm、10 cm見方之鋁箔電極作為陽極,使用黃銅性25 mm ψ之電極作為陰極,並於其等間夾住不燃性膜,使用直流高壓穩定化電源(春日電氣公司製造),一面以100 V/秒鐘之速度升壓一面施加電壓,將電流以10 mA以上進行流動之情形視為絕緣破壞。將此時之電壓除以測定點之膜厚度所獲得之值設為絕緣破壞強度,且以5點測定時之中央值表示。 (水蒸氣穿透度) 使用藉由依據JIS K 7126 A法(差壓法)之差壓式之氣相層析法能測定氣體或蒸氣等之穿透率或透濕度之氣體、蒸氣穿透率測定裝置(GTR TEC公司製造),以40℃、90%RH之條件進行不燃性膜之水蒸氣穿透度之測定。 (吸水率) 收取所獲得之不燃性膜約0.2 g,將質量準確地稱量至0.1 mg單位(將此時之質量設為W0)。其次,於40℃之水浴中靜置24小時,測定此後之質量,並將其設為W1,使用以下之式求出吸水率。 吸水率(重量%)=((W1-W0)/W0)×100 (吸濕率) 收取所獲得之不燃性約0.2 g,將質量準確地稱量至0.1 mg單位(將此時之質量設為W0)。其次,於40℃且90RH%之環境下靜置24小時,測定此後之質量,並將其設為W2,使用以下之式求出吸濕率。 吸濕率(重量%)=((W2-W0)/W0)×100 (耐候性試驗) 將所獲得之不燃性膜放入並靜置於維持在85℃、85%RH之恆溫恆濕槽中,經過表1所示之時間之後將其取出並確認外觀等。其結果,將於表面或剖面未發現變色或剝離之情形記為「○」,將於表面或剖面發現變色或剝離之情形記為「×」而評價耐候性。 (實施例14) 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300 μm之方式將於實施例1中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塗佈於底面較為平坦且底面之形狀為長方形之聚丙烯製片材上。於水平保持聚丙烯製片材之狀態下,利用強制送風式烘箱於50℃之溫度條件下乾燥10小時,而於聚丙烯製片材上形成膜。再次使用刮刀以厚度成為300 μm之方式將於實施例1中獲得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塗佈於成形於該聚丙烯製片材上之膜上。於水平保持聚丙烯製片材之狀態下,利用強制送風式烘箱於50℃之溫度條件下乾燥10小時,而於聚丙烯製片材上形成膜。將該膜自聚丙烯製片材剝離,並依序地以120℃進行30分鐘之熱處理,以15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200℃進行5分鐘之熱處理,以350℃進行30分鐘之熱處理,從而獲得由滑石與聚醯亞胺樹脂所構成且滑石相對於總重量之比例為61.9重量%之厚度120 μm之不燃性膜。 <評價> (部分放電試驗) 對於在實施例3及實施例14中獲得之不燃性膜,依據IEC61730-2:2004 11.1項分別對10試樣實施部分放電試驗。具體而言,使用DAC-PD-7(總研電氣公司製造)作為測定裝置,按照以下之測定順序求出部分放電電壓。 其結果,於實施例3中獲得之不燃性膜之部分放電電壓為2531 V,於實施例14中獲得之不燃性膜之部分放電電壓為測定極限之3900 V以上。 測定順序: 1.將試樣設置於電極間。 2.施加電壓,測定開始部分放電之電壓Uinc(vrms)。此時之部分放電量以3 pC為基準。 3.施加Uinc之1.1倍之電壓10秒鐘,繼而快速地使電壓下降直至部分放電消失。此時之部分放電量以1 pC以下為基準。於部分放電消失之電壓下持續60秒鐘,於未產生部分放電之情形時,將該電壓記錄為Uext(vrms),並結束試驗。 4.對10試樣進行以上操作。根據試驗結果,根據以下之式求出部分放電電壓Usys(VDC)。 (太陽電池模組之製作及性能評價) 藉由焊接6 mm寬度之引板線而將2片156 mm見方之c-Si2串聯連接從而製成太陽電池單元。將密封材料EVA(Ethylene-vinyl acetate,乙烯-乙酸乙烯酯)(SUNVIC公司製造,「SUNVIC FC」,40 cm見方)載置於玻璃板(旭硝子公司製造,40 cm見方)上,並於其上載置太陽電池單元。將置入有通過安裝端子之狹縫之密封材料EVA載置於單元上,最後,載置在實施例14中製作之膜作為背板,藉由貼合機以130℃進行熱壓合。利用電氣切割機將自該熱壓合之板之端部伸出之EVA剝除,將於溝槽中流入有密封材料(Toray Dow Corning公司製造,「SH780密封劑」)之鋁型材嵌入至板之4角,利用螺釘安裝並於室溫下使其自然乾燥而將端面密封。於密封材料之乾燥後,於背板上以覆蓋安裝端子部之方式安裝端子盒(Onamba公司製造),於室溫下使其自然乾燥,其後將安裝端子焊接於端子盒。其後,使灌封劑(Toray Dow Corning公司製造,PV-7321)流入至端子盒30 g(將基礎劑與硬化劑以10:1之比例混合而成者)並使其自然乾燥。於靜置一週左右之後安裝端子盒之蓋,從而製成太陽電池模組之完成品。將製作之太陽電池模組之(a)表面及(b)背面之照片示於圖2中。 進行所獲得之太陽電池模組之性能評價,結果於I-V特性評價中,模組之填充因數(FF,fill factor)之值成為約0.7,確認為作為太陽電池而無問題之性能。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柔軟性及耐濕性優異且具有較高之機械強度之不燃性膜。又,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用於製造該不燃性膜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使用該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之不燃性膜之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不燃性膜而成之太陽電池背板及撓性基板。進而,本發明可提供一種使用該太陽電池背板而成之太陽電池。 進而,本發明之不燃性膜為具有充分之機械強度與優異之柔軟性、不燃性之膜,且可用作各種電氣材料、機械材料等構件例如電容器介電體、各種感測器用基板、電池用絕緣膜、電容器用絕緣膜、各種積層板、離型膜、不燃性布料、不燃性建材、產業用襯墊等。可於該等領域中提供新素材而有助於向新技術之發展。 1‧‧‧太陽電池 2‧‧‧太陽電池單元 3‧‧‧密封劑 4‧‧‧透光性基板 5‧‧‧太陽電池背板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太陽電池之一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2係使用於實施例14中製作之不燃性膜製作而成之太陽電池模組之(a)表面及(b)背面的照片。 1‧‧‧太陽電池 2‧‧‧太陽電池單元 3‧‧‧密封劑 4‧‧‧透光性基板 5‧‧‧太陽電池背板
权利要求:
Claims (25) [1] 一種不燃性膜,係含有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與耐熱性合成樹脂,其特徵在於:該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不燃性膜之總重量為30重量%以上且90重量%以下,於UL94規格VTM試驗中,燃燒性分類為VTM-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燃性膜,其中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係選自由矽化合物、矽鋁氧化物化合物、鋁化合物、鈣化合物、及氮化物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不燃性膜,其中含有層狀矽酸鹽礦物作為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不燃性膜,其中層狀矽酸鹽礦物為非膨潤性黏土礦物。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不燃性膜,其中非膨潤性黏土礦物係選自由滑石、高嶺土、葉臘石、及非膨潤性雲母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或第5項之不燃性膜,其中耐熱性合成樹脂係選自由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及聚苯并噁唑樹脂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或第6項之不燃性膜,其中耐熱性合成樹脂係選自由芳香族聚醯亞胺樹脂、芳香族聚醯胺醯亞胺樹脂、及芳香族聚苯并噁唑樹脂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6項或第7項之不燃性膜,其係由積層2層以上之膜而一體化之積層體構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6項、第7項或第8項之不燃性膜,其厚度為10 μm以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6項、第7項、第8項或第9項之不燃性膜,其於40℃、90%RH之環境下之水蒸氣穿透度為20 g/m2.day以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6項、第7項、第8項、第9項或第10項之不燃性膜,其於利用依據JIS-K5600-5-1(1999)之圓筒形心軸法進行之耐彎曲性試驗中,引起膜之破裂之心軸直徑為10 mm以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6項、第7項、第8項、第9項、第10項或第11項之不燃性膜,其於50~250℃之線膨脹係數為5.0×10-5/℃以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6項、第7項、第8項、第9項、第10項、第11項或第12項之不燃性膜,其符合基於國土交通省令第151號「決定關於鐵道之技術上之基準之法令」之鐵道車輛用材料燃燒試驗之不燃性。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6項、第7項、第8項、第9項、第10項、第11項、第12項或第13項之不燃性膜,其於利用依據ISO5660-1之錐形卡路里計進行之發熱性試驗中,加熱開始後20分鐘之總發熱量相對於樣品面積為8 MJ/m2以下,加熱開始後20分鐘之最大發熱速度相對於樣品面積為300 kW/m2以下,且自試驗開始直至著火之時間為60秒以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6項、第7項、第8項、第9項、第10項、第11項、第12項、第13項或第14項之不燃性膜,其於UL94規格VTM試驗中,燃燒性分類成為VTM-0時之膜厚為100 μm以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6項、第7項、第8項、第9項、第10項、第11項、第12項、第13項、第14項或第15項之不燃性膜,其絕緣破壞電壓為20 kV/mm以上。 [17] 一種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其係用於製造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6項、第7項、第8項、第9項、第10項、第11項、第12項、第13項、第14項、第15項或第16項之不燃性膜且,其特徵在於含有:分散介質、為非揮發成分之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以及耐熱性合成樹脂及/或耐熱性合成樹脂之前驅物,該不溶水性無機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非揮發成分之總重量為30重量%以上且90重量%以下,且非揮發成分之含量相對於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之總重量超過18重量%且為65重量%以下。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其中分散介質係選自由N-甲基-2-吡咯啶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二甲基亞碸、四氫呋喃、及環丁碸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19] 一種不燃性膜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有以下步驟:步驟1,係製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或第18項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步驟2,係將所製備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於基板上展開並靜置;及步驟3,係自於該基板上展開之不燃性膜用分散液中除去分散介質而成形為膜狀,並自該基板上將膜分離。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不燃性膜之製造方法,其中於步驟2中,於基板上展開之分散液之厚度為50 μm以上。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或第20項之不燃性膜之製造方法,其中於步驟3中,除去分散介質時之溫度為150℃以下。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第20項或第21項之不燃性膜之製造方法,其中基板由玻璃、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醯亞胺、聚乙烯、或聚丙烯所構成。 [23] 一種太陽電池背板,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6項、第7項、第8項、第9項、第10項、第11項、第12項、第13項、第14項、第15項或第16項之不燃性膜而成。 [24] 一種太陽電池,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太陽電池背板而成。 [25] 一種撓性基板,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6項、第7項、第8項、第9項、第10項、第11項、第12項、第13項、第14項、第15項或第16項之不燃性膜而成。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88187B|2017-06-21|Non-flammable film, dispersion liquid for nonflammable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incombustible film, solar cell backsheet, flexible substrate, and solar cell JP6019518B2|2016-11-02|水蒸気バリアフィルム、水蒸気バリアフィルム用分散液、水蒸気バリ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 EP3132931A1|2017-02-22|Heat dissipation film, dispersion liquid for heat emission layer, method for producing heat dissipation film and solar cell US20070232734A1|2007-10-04|Polyimide based compositions useful in high frequency circuitry applications and methods relating thereto TWI638002B|2018-10-11|Flame-retardant biaxial alignment film polyester film, flame retardant polyester film laminate formed by the polyester film, and flexible circuit substrate EP2001676A1|2008-12-17|Capacitive polyimide laminate KR101771769B1|2017-08-25|전기 절연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적층 시트 JP2012184399A|2012-09-27|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201741369A|2017-12-01|聚醯亞胺樹脂前驅物 JP6292549B2|2018-03-14|放熱フィルム、熱放射層用分散液、放熱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 JP5920693B2|2016-05-18|不燃水蒸気バリアフィルム、不燃水蒸気バリ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 CN108137806B|2021-05-28|聚酰亚胺前体、具有交联结构的聚酰亚胺及其制造方法 TWI569970B|2017-02-11|聚醯亞胺疊層體之製造方法及聚醯亞胺疊層體 TWI544006B|2016-08-01|難燃化之脂環式聚醯亞胺樹脂組成物及其薄壁成型體 JP2014084383A|2014-05-12|難燃性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201540821A|2015-11-01|散熱膜、熱輻射層用分散液、散熱膜之製造方法、及太陽電池 JP4880945B2|2012-02-22|難燃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71278A|2013-04-22|難燃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JPWO2012169591A1|2015-02-23| JP5930549B2|2016-06-08| CN103582677B|2017-11-28| CN103582677A|2014-02-12| CA2838112A1|2012-12-13| TWI588187B|2017-06-21| EP2719716A1|2014-04-16| AU2012267970B2|2016-01-14| WO2012169591A1|2012-12-13| US20140154490A1|2014-06-05| EP2719716A4|2015-04-08| AU2012267970A1|2014-01-16| KR20140039034A|2014-03-3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H05275882A|1992-03-28|1993-10-22|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電波吸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087001A|1998-09-17|2000-03-28|Sumitomo Bakelite Co Ltd|難燃性樹脂接着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回路用基板| US6706409B2|2000-10-13|2004-03-16|Hitachi Chemical Co., Ltd.|Incombustible resin composition, prepreg, laminated plate, metal-clad laminated plate, printed wiring board and multi-layer printed wiring board| CN100360597C|2000-12-08|2008-01-09|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绝缘基材的原料及由其生产的制品| WO2004055908A1|2002-12-16|2004-07-01|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充填材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7259201B2|2003-08-28|2007-08-21|General Electric Company|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fil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2006089643A|2004-09-24|2006-04-06|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US20060083939A1|2004-10-20|2006-04-20|Dunbar Meredith L|Light activatable polyimide compositions for receiving selective metalization, and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related thereto| JP5099412B2|2006-03-11|2012-12-19|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変性粘土を用いた膜| JP5327771B2|2006-05-08|2013-10-30|東レ・デュポン株式会社|難燃剤組成物及び難燃性樹脂組成物、並びに該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成形品、繊維| US7736727B2|2007-02-23|2010-06-15|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Electrically insulating film and method| JP2008214413A|2007-03-01|2008-09-18|Toray Ind Inc|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2009203414A|2008-02-29|2009-09-10|Toray Ind Inc|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US8969490B2|2008-03-25|2015-03-03|Sumitomo Bakelite Company, Ltd.|Epoxy resin composition, resin sheet, prepreg, multilayer printed wiring board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5256018B2|2008-12-26|2013-08-07|旭化成イー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組成物、組成物からなる塗膜、塗膜を含む積層体、及び積層体を組み込んだ電子機器| EP2501742B1|2009-11-20|2016-03-16|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Thermally and dimensionally stable polyimide films and methods relating thereto| JP2012011555A|2010-06-29|2012-01-19|Toray Ind Inc|難燃性フィルム| JP5853469B2|2010-09-15|2016-02-09|東レ株式会社|全芳香族ポリアミド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体| CN101955678B|2010-10-21|2012-05-30|苏州生益科技有限公司|阻燃型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及覆铜板|WO2011152500A1|2010-06-03|2011-12-08|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水蒸気バリア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20693B2|2011-08-29|2016-05-18|住友精化株式会社|不燃水蒸気バリアフィルム、不燃水蒸気バリ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 JP2013183098A|2012-03-02|2013-09-12|Lintec Corp|太陽電池用保護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3146196A|2013-03-18|2013-06-12|宜兴市高拓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一种阻燃聚砜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6957338B2|2017-12-20|2021-11-02|京セラ株式会社|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法律状态:
2021-03-2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129417||2011-06-09|| JP2011186505||2011-08-29|| JP2012104814||2012-05-01||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